先看一个友人转的段子。“很多人以为上很多课,看很多书就是学习。但上课看书带来的是知道,明白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自己的一生。学习的意思是:第一步学,第二步练习,第三步在有人支持、陪伴下容易坚持。光学不练等于白干。”
简而言之,上述观点最能让读者共鸣的首先是“明白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自己的人生”。对我来说最吸引到的是学习步骤。今天我就谈谈自己对学习这件事的理解。
学而时习之
段子中学习步骤其实来自“学而时习之”这个妇孺皆知的名言的拆解,对“学而时习之”目前有很多不同的解读。我的理解是:模仿,能模仿,多用之,用之解决所需。不是还有一个“不亦说乎”到用之解决所需层次时才会有“乐”的体验。
模仿是学习的开始,能不能学会就看能否成功模仿,能成功模仿还不行,时间长了会忘记,根据遗忘规律,还要加强,便是多用之,使之不忘(是不是想到了”刷题“?),若能在实际应用中成功或在考试中全优,那才是小小的喜悦,若能在重要的节点获得成功,那便是大喜。
自己是不是比身边的人聪明的多?如果不是,就不要梦想当学神,还是老老实实的朝着学霸奋斗吧。
学而不习则多忘记
以我们每个人都会的简单数学计算和读写能力为例。正是我们经常比如在买菜、去超市、买衣服等日常生活随时随处即用,这方面的能力才会保留。正是我们与人打交道经常用到读写文字,所以常用的字我们也都会读写。但是,随着电子化的应用,人们这方面的计算能力、书写能力在逐渐消退。这方面你可以想想你十年前是不是很会算计,现在呢?十年前是不是能手写很多字,现在呢?很多人感叹,上学所学,毕业后多数没用上,几十年后所剩无几。也从侧面说明,我们所学很少一部分即解决了工作、生活所需,其它的不常用,或弃之不用,多年后,这些内容皆荒废。能留下的皆化为自己的能力和习惯,或成为今日成就之基础。
随着时间推移 年少所学留下的东西越来越少
学不一定是件快乐的事
回到小朋友们的学习。我自认为,学不一定是一件快乐的事。学习到每一个新的重要的东西,都要经过复杂的步骤。这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是一个在大脑中经过复杂变化和构建的过程。别说你让小朋友们写字、计算等作业他们不喜欢,即便是学音乐、舞蹈这么好玩的事,他们也只是想浅尝即止,当你给他们报辅导班时他们心里想的是:我只想简单玩玩,没想到你们这些大人让我们每天都练,还练的这么辛苦。
每一次华彩的演出背后是多少次腰酸背痛的练习
学也有快乐的时候
学也有快乐的体验。所学能用,在恰当的时候能用,用所学能获取赞誉、认可、尊重,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就有愉悦体验。在学校排名靠前的同学能学会,能通过学习获取不少预期体验,应该比较快乐,而排名靠后的同学这方面的体验就会比较少。
获得一个大奖应该是件愉快的事
每一个快乐体验都来之不易
真的学好、练好每一项能力,并让它达到一定的水准都不简单,都需要付出很多汗水,每个假期当我看到球场上运动员们在重复练习教练的基本动作时,当我看到每一个搞兴趣专长的同学利用别人休息时间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就知道每一个成名的背后需要的辛苦、付出、灵性都是我们不了解的。每一个在某方面做到极致的人,付出都非常大,我们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体会。
每一个奖牌背后都有辛苦练习
让学习的快乐体验多发生
首先,尝试先做好自己的第一件事。比如,读完自己喜欢第一本书,熟读,并将其运用于自己所需;或,学习自己喜欢的一项技能,做到比其它99%的人都做的好,并获得一定的奖项或认可;或,尝试自己的第一个项目,搜集资料,学习,初步计划,拜访高人指点,修改计划,尝试,完善计划,并使之成功;或者,来个直接的,先努力做到班级前三或年级前三。有很多途径,选择一个,自己先做好。如果你说,我啥也不想做,我连一个都做不好,怎么办。那就这么凉拌吧,要么你有个富贵的老爸让你畅游自己的人生,要么继续着不快乐的人生体验。
我相信,你只要能在某方面做到99%的人做不到的成绩,你一定能体会学习之道,将你学习那个专长的方法用到学习其它方面也许是一个比较靠谱的做法,并且是你自己熟悉的方法。当你学习某方面越来越多后,你也许会发现学这方面的成本越来越低,效率也越来越高。当然,也许你能在某方面达到多数人做不到的境界,你也许就可以通过它来达成快意人生了。
有一点忘了说,尝试学习快乐的过程越早越好。
本文是 有图小站 原创,原地址 http://www.utosee.com/post/724.html 转载请保留。